首页 > 二胎 > 二胎常识>

糖尿病足怎么治疗,糖尿病足的症状

2023-04-13 02:06:07二胎常识点击:134

糖尿病足怎么治疗

1、全身治疗  一般包括代谢控制、扩血管、活血化瘀、抗生素的应用(如存在感染)。

(1)代谢控制:主要指良好的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不佳不利于溃疡的愈合和感染的控制。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尤其是合并感染等所致的应激可进一步升高血糖,一般需换用胰岛素治疗并尽可能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这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基础。

(2)扩血管和活血化瘀,改善组织供血。

(3)神经病变的治疗:可应用维生素B制剂,并应用神经营养药物改善神经功能。

(4)抗生素的使用:糖尿病足溃疡常易继发感染,而使病情迅速恶化,是导致脚坏疽的重要原因,因此须抗生素治疗。

(5)高压氧治疗:可改善血循环和下肢缺氧,可试用。

2、局部治疗  主要包括局部清创术和创面处理。

(1)清创术

(2)创面处理

3、外科治疗

(1)动脉重建术:是治疗大血管阻塞所致肢端缺血或坏疽的重要方法,可使一些患者免于截肢。

(2)截肢术:经保守治疗无效,为了挽救生命而不得已采取的方法,术前最好作血管造影,以决定截肢平面,在不影响截肢平面愈合的情况下,应尽量保留患肢术后的功能及有利于安装假肢。

4.骨髓干细胞移植

骨髓干细胞具有定向分化为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细胞的功能,基础及临床研究发现将骨髓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的肢体可在局部形成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新生血管,而不会生成其他不需要的组织。

糖尿病足的症状

根据糖尿病足部病变的性质,可分为湿性坏疽,干性坏疽和混合性坏疽3种临床类型。

1、湿性坏疽,约占3/4。多因肢端循环及微循环障碍,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皮肤损伤感染化脓。局部常有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严重者常伴有全身不适,毒血症或败血症等临床表现。

(1)湿性坏疽前期(高危足期):常见肢端供血正常或不足,局部水肿,皮肤颜色紫绀、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部分患者有疼痛,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或减弱,常不能引起患者的注意。

(2)湿性坏疽初期:常见皮肤水疱、血疱、烫伤或冻伤、鸡眼或胼胝等引起的皮肤浅表损伤或溃疡,分泌物较少。病灶多发生在足底、足背等部位。

(3)轻度湿性坏疽:感染已波及到皮下肌肉组织,或已形成轻度的蜂窝织炎。感染可沿肌肉间隙蔓延扩大,形成窦道,脓性分泌物增多。

(4)中度湿性坏疽:深部感染进一步加重,蜂窝织炎融合形成大脓腔,肌肉肌腱韧带破坏严重,足部功能障碍,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增多。

(5)重度湿性坏疽:深部感染蔓延扩大,骨与关节破坏,可能形成假关节。

(6)极重度湿性坏疽:足的大部或全部感染化脓、坏死,并常波及踝关节及小腿。

2、干性坏疽,约占1/20。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肢端动脉及小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严重狭窄;或动脉血栓形成,致使血管腔阻塞,血流逐渐或骤然中断,但静脉血流仍然畅通,造成局部组织液减少,导致阻塞动脉所供血的远端肢体的相应区域发生干性坏疽,其坏疽的程度与血管阻塞部位和程度相关。较小动脉阻塞则坏疽面积较小常形成灶性干性坏死,较大动脉阻塞则干性坏疽的面积较大,甚至整个肢端完全坏死。

(1)干性坏疽前期(高危足期):常有肢端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怕冷,皮肤温度下降,肢端皮肤干枯,麻木刺疼或感觉丧失。间歇跛行或休息疼,多呈持续性。

(2)干性坏疽初期:常见皮肤苍白,血疱或水疱、冻伤等浅表干性痂皮。多发生在指趾末端或足跟部。

(3)轻度干性坏疽:足趾末端或足跟皮肤局灶性干性坏死。

(4)中度干性坏疽:少数足趾及足跟局部较大块干性坏死,已波及深部组织。

(5)重度干性坏疽:全部足趾或部分足由紫绀色逐渐变灰褐色,继而变为黑色坏死,并逐渐与健康皮肤界限清楚。

(6)极重度干性坏疽:足的大部或全部变黑坏死,呈木炭样尸干,部分患者有继发感染时,坏疽与健康组织之间有脓性分泌物。

3、混合性坏疽糖尿病患者混合性坏疽,约占1/6。因肢端某一部位动脉阻塞,血流不畅,引起干性坏疽;而另一部分合并感染化脓。

混合性坏疽的特点是:混合性坏疽是湿性坏疽和干性坏疽的病灶,同时发生在同一个肢端的不同部位。混合坏疽患者一般病情较重,溃烂部位较多,面积较大,常涉及大部或全部手足。感染重时可有全身不适,体温及白细胞增高,毒血症或败血症发生。肢端干性坏疽时常并有其他部位血管栓塞,如脑血栓,冠心病等。

上一篇:卵泡发育不好,有排卵障碍,想要怀孕该怎么办?

下一篇:从广州去日本做试管攻略及费用

相关阅读

试管合作联系微信

ivfhezuo
复制微信号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标签
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