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0 11:13:43怀孕知识点击:144
有很多朋友因为种种原因,无奈只能采用破腹的方法来迎接宝宝的到来。剖腹产后恶露无法排出、伤口又痛又痒、饮食都成为新妈妈们的难题。剖腹产后应该如何护理才能促进身体恢复?
四种情况需要紧急剖腹产
专家指出,有些情况需要紧急剖腹产,这是为了挽救生命。
情况一:胎盘早剥。胎儿出生前,胚胎已逐渐脱离体内壁。婴儿出生前,会出现缺氧的情况,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情况二:子宫停止增大,或者胎儿停止进入分娩口继续减少刺激子宫收缩。如果所有保证分娩过程顺利进行的措施都失败了,你需要尽快进行剖腹产。
情况三:胎儿心跳异常。胎儿可能无法应对引产手术或随后的分娩过程,需要进行剖腹产。
情况四:胎儿脐带从子宫脱出。这时,宝宝必须立即出生,否则脱垂的胎儿脐带会阻碍宝宝的O2供应。
剖腹产后如何照顾自己
1、促进恶露排出
剖腹产后的新妈妈身体恢复速度比自然分娩的妈妈要慢,而且子宫的收缩能力也不如自然分娩的妈妈。再加上产后会卧床12小时以上,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剖腹产的人无法将恶露排出助孕。
促进恶露排出的关键方法是按摩和适当的躺卧。如果妈妈侧卧,配合翻身、按摩子宫,这样有利于促进恶露排出,防止恶露沉积在宫腔内,引起感染,影响子宫顺位,也有利于子宫的愈合。伤口。另外,剖腹产后的新妈妈比较好睡硬板床。
按摩子宫肯定会给产妇带来腹痛,但如果恶露排出不彻底,可能会造成子宫修复困难,严重时甚至会引起产妇内出血。在肚脐下触诊有一个肿块,这是子宫的位置。当子宫变得松弛时,用手对子宫施加一点能量,以打圈的方式按摩子宫,使子宫变硬,说明收缩良好;当子宫收缩疼痛剧烈时,可暂时停止按摩,侧卧以减轻疼痛。如果疼痛持续并影响休息和睡眠质量,请通知医护人员。
2. 尽量少用止痛药
剖腹产后,麻醉药逐渐消退,腹部伤口的疼痛变得越来越难以忽视。通常在产后12小时内,伤口就会发出剧烈疼痛的信息。为了能够好好休息,帮助产妇的身体尽快恢复,可以要求医生在手术当天或晚上给予一些镇痛药。但为了有效,你需要更有耐心。比较好不要使用药物止痛,以免影响胃肠功能的恢复。如果有条件,术后可以使用镇痛泵,分为静脉和硬膜外两种,可由*控制。也称为PCA,它可以帮助度过比较初几天的痛苦。
3.保持腹部伤口清洁
剖腹产后2周内,要避免弄湿腹腔伤口。因此,此时妈妈不适合进行全身淋浴或坐浴,而应进行擦拭。剖腹产后两周以上可以洗澡,但在恶露未清除之前切忌坐浴。
4.术后尽快恢复排尿
产妇拔除导尿管后应尽量恢复下床活动,不要以伤口疼痛为借口逃避运动。拔掉导尿管后,要多喝水,如有轻微排尿感就尝试排尿。
5.剖腹产后的饮食
剖腹产后24小时左右,妈妈的肠胃就会慢慢恢复。妈妈有了排气管后就可以吃饭了。不过,这个时候,她可能需要吃一些流质食物,比如鸡蛋汤、小米汤等。禁止吃牛奶、豆浆、许多软糖甜点、水果和其他胀气食物。胃肠蒸气清除后,改吃半流食12天,如粥、汤面、馄饨等,然后改正常饮食。
剖腹产后子宫修复
1.子宫体缩小。胚胎排出后,子宫会立即缩小,在腹腔内可以摸到一个稍硬、呈球形的子宫,其比较高点与肚脐平齐。此后,子宫底的高度每天都会减少1-2厘米。产后约10-14天,子宫会收缩,落入小盆腔内。此时腹腔内摸不到子宫底。
2.子宫的恢复。刚生产完后,子宫颈会因肿胀肿胀而变得非常柔软,子宫颈壁会非常薄,并且像袖子一样起皱。 7天后才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7-10天后子宫颈内口会闭合。直到产后约4周,子宫颈才会恢复到正常大小。
3.体内膜的修复。胚胎和胎盘与子宫壁分离并被孕母排出助孕后,体内膜的真皮层就会长出一层新的体内膜。产后10天左右,除胚胎粘连面外,子宫腔的其余部分将被新生儿的体内膜完全覆盖。刚分娩后,胚胎附着的子宫壁面积大约有手掌大小。到产后2周左右,直径已缩小至3-4厘米,但要到产后6-8周才能完全愈合。
试管合作联系微信
2023年现二婚重组家庭生四胎会不会被罚款?
2023如果夫妻生育4胎肯定是需要缴纳罚款的,因为目前为止国家只开放了三胎政策,如果生育4胎就属于超生,超生是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否则,计生部门就不会给准生证的,并且孩子以后无
听说芋头蘸白糖吃了见阎王,这是真的吗?
根据我搜集到的资料来看芋头蘸白糖吃了是有可能会见阎王的,因为芋头蘸白糖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叫糖精素,他在人体中的分解速度比较慢,如果摄入过多会对肝脏造成负担,而且根
林心如承认二胎产子 林心如二胎最新消息
林心如承认二胎产子于2023年林心如被疑怀二胎,当时她出场某个广告活动,并有网友拍出林心如小腹凸起,那时候就有人怀疑她可能是怀上二胎了,紧接着又传出霍建华在月子中心定好位置
医院内部人员都不打宫颈疫苗,不良反应大仅是原因之一
医院内部人员都不打宫颈疫苗的原因包括超过规定年龄、不良反应、有备孕要求、患有其他疾病等。由于宫颈疫苗有非常严格的接种年龄限制,因此只要是超过规定年龄的女性,哪怕是医